2月19日,《卧虎藏龙2:青冥宝剑》上映了,大家对这部披着中国武侠外衣的西方魔幻片评价出奇的一致:除了杨紫琼,没明白它和《卧虎藏龙》有什么关系。毕竟编剧是个外国人,制作团队是《魔戒》原班。

但是也有人说,因为根本没抱期望,意外地感觉不错……


从《英雄》开始,中国的武侠电影跑偏了。为了向西方进军,传统武侠电影渐渐向风景片发展,情节和对话皆不尽人意。除了《功夫》和《一代宗师》,2000年之后很难说出优秀的武侠电影。《师父》、《剑雨》和《绣春刀》也许还不错,但它们只能算是良好,绝对称不上优秀。

近些年武侠电影的“侠”,开始从“义”变成了“形”。

《刺客聂隐娘》的拍摄极其考究,每一个画面都美到让人想当壁纸,舒淇的沉默寡言和恸哭不做声的表演也展现了一个刺客的隐忍。既然导演对于美术和人物的理解已经足够,就不能好好学学讲故事?


那什么是“义”?

以《一刀倾城》(1993)举例,故事情节围绕谭嗣同、王五、袁世凯三人在变法路上的不同选择及遭遇展开,是一部比这些“大片”更具大片素养的“非大片”。

王五:谭兄,我们走。
谭嗣同:我不走。走得出天牢,走不出天下。

小时候看到这儿,才读懂嗣同的绝命诗: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”谭嗣同的豪侠之气,对于找不到传统根源的困惑一代,是一种认知与回归。这种豪迈,在清朝外族统治的几百年里,是不多见的。

人物有志有心有情有义,看完让人热血沸腾。这才是应该被表现出来的,武侠的“义”。


1928年一部《火烧红莲寺》火到万人空巷。50年代到70年代的时候,街头巷尾谁不是聊着大侠,随便一个书店里都是满柜的武侠小说,一排毛头小子一页一页的读着金庸古龙。

现在呢?看完了电影,刷刷影评,哦,武侠是这样的。知道梁金古,却根本没看过书。

归根结底,是武侠文化没落了。


其实当代武侠作家也是不少的。以前有金庸、古龙、梁羽生、温瑞安、司马翎、萧逸 、卧龙生、还珠楼主,现在有沧月、步非烟、藤萍、小椴、凤歌、萧楼。那为什么就是比不了以前呢?

当年武侠兴起,是时代造就,现在没落,也是时代造就。梁金古创作,是为了人性、文学、社会、精神,这样写出的武侠当是大家之作。而当代作家,虽不能说是文笔不够,但和大家比,绝对是阅历尚浅。


金庸写: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。

《说文解字》解“侠”:按俠之言夾也。夾者、持也。这个字就是一个强壮的人挑着一个担,担上是一左一右两人弱小的人。所谓侠客,怀仁爱之心,以武止杀,才是“侠”。

习武,修道,最终是为了不杀
而现在的武侠作品里,大多缺少这一层内含。


侠者,不要家财万贯,也不要流芳百世,偏要找一座深山之中的无人破庙,过种梅妻鹤子的日子。

“天涯远不远?”
“不远!”
“人就在天涯,天涯怎么会远?”

武侠不是大侠的武侠,而是小侠的武侠。大侠有声望,有姑娘,有钱有帮派,活在云端,太完美,也太累。而小侠,受过压迫,有眼泪也有愤怒,浪迹天涯,会饿肚子,也会遇见真朋友。活在市井,才是常态,才让人动容。


“一个人若是活得快快乐乐,问心无愧,吃不吃饭都没关系,洗不洗脸也没关系。”

想要过古龙式的生活,无拘无束,潇洒一生。挥金如土、嗜酒如命,喜欢去丐帮和少林蹭饭,总有破庙可以歇脚。也有失败的感情,但最后一定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,然后你就被吃定,从此归隐江湖,只想一下子和他到80岁。

“只要有美女与美酒,人生总是值得活下去的”。——古龙


每个武侠迷都是有武侠梦的。皓月当空,削木为剑,行走江湖,除暴安良,为国为民。一朝英雄拔剑起,又是苍生十年劫。若此身不死,而此心尚存。

后来发现,路过那么多茶馆,没人拿着秘籍跟你说,少侠我看你印堂发亮骨骼精奇所以拯救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你了。

大概自己不是哪个掌门的私生子,也注定无法名震江湖,梦醒了。


哪个少年不曾满腔热血,觉得自己将有绝世神功,扶大厦将倾,济万民苍生,然后携一位聪明灵秀的姑娘同归山林,留下一个背影和一纸传奇。

武侠没落,但绝不会死。

武侠传奇自唐始,到民国时期旧武侠,后来港台梁金古温黄的大武侠,再后来大陆涌现的各类武侠写手,武侠小说历时千年,有高潮有没落也有复兴,必定有后来者带来它的新生。


只愿侠梦不醒。
终有一日,一人一马,再次仗剑天涯。